> 爆料站 > 次元边境
国庆档最好的作品居然是它,这样的刘昊然与彭昱畅才是大家喜欢的_家乡
2020-10-06 07:44:21 作者:网络转载

原标题:国庆档最好的作品居然是它,这样的刘昊然与彭昱畅才是大家喜欢的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银河系。。。。。。

其实也没那么久啦,就在昨天,邑人影院国庆专题讨论会圆满结束,大家对于国庆四天王(《夺冠》,《急先锋》,《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的优劣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充分交换了意见。

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10月3号晚开的会。

第二天,《一点就到家》才姗姗来迟。

《一点就到家》是国庆档第二个认怂的电影,如果说相比于提档9月25号的《夺冠》是希望先发制人,期望积攒先期口碑来面对群魔乱舞的国庆档的话,延期至10月4号上映的《一点就到家》更像是希望利用前三天各位大神口碑出炉的间隙,求个生存。

事实上这种想法没错,国庆档看下来,菜鸡互啄的情况越发明显,各大片的口碑均是下降趋势。但对手不够坚挺是一回事,他们会不会选择你确实另一回事。

就像片中刘昊然教育彭昱畅说的,那帮人还不是你的客户。

在尸山血海的国庆档能活下来都很难,更别说爆了,《木兰》已经认输准备下档,《急先锋》纵然质量超高也逃不过排片量锐减的命运,票房开起来不会太好看,所以我必须赶在10月4号首映当天进电影院。天知道再等几天会不会缩减排片呢。

《一点就到家》和《我和我的家乡》一样,属于“家乡”题材,我原以为这是它的劣势。毕竟以他这么小的制作,凭什么硬刚国家项目。

但没想到我错了,凭本事居然真能一战。

这里首先要问,《我和我的家乡》到底做错了什么?

错在太“假”。剧作层面的“假”。片中除了张北京的北京城属于真正存在的地方以外,其他故事的“家乡”均为虚构。张北京的《北京好人》故事很棒,但“家乡”这个主题不明确。《回乡之路》的毛乌素沙漠可以说是影片中最真实,漫天沙地配合杂草一般的梭梭树,让在支付宝蚂蚁森林里忙活好几年的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成果。那个小城布景盖的还算可以。但是被强塞进去的吴京瞬间让人出了戏,又海参又虫草的羊杂给人一种强烈的不适感。《天上掉下个UFO》《最后一课》和《神笔马亮》居然都存在这个问题。如果说陈思诚的故事还有从剧作层面强行搞笑的考虑,比如那道太空酸汤鱼就非常搞笑。那其余的故事都往乡村旅游引就显得枯燥重复过头了。

难道我们的家乡都是旅游区吗?

这就是“假”。而且是剧作层面的“假”。大概是主创人员在城市里呆久了,懒得深入基层去从0开始重塑一个“真实”的家乡。旅游区是万金油,也是偷懒的表现。问题是为啥五个剧组丝毫不避讳彼此会概念“撞车”?这很有意思。

《一点就到家》里的云南乡村就显得真实许多。而伴随这种真实产生的,是亲切感。是那种虽然不是我的家,但却有家乡的感觉的奇妙亲切感。《我和我的家乡》本来有机会创造这种亲切感,这也是它应该做的。但是280一碗的羊杂彻底破坏了它。要知道对我们来说,旅游区带来的只能是距离感,而不是这种亲切感。

《我和我的家乡》第二个问题,在于 尺度的把控

陈思诚的《ufo》是个人认为最好笑的。不管是强行碰瓷隔壁的外星村,太空酸汤鱼,还是大球沿着村子一滚而下,都把我笑的两肋生疼。这种爆笑喜剧属于为了效果能够在剧作上弄假,只为效果什么都不顾的类型。在笑点上很成功,但一笑而过之后,什么都剩不下来。

《神笔马亮》也是类似的效果,但成品质量显然不如《ufo》,甚至还出现了村民问“离婚没”的低俗梗。

《回乡之路》则没有设计什么,把笑点交给邓超的个人演技。虽然给日后反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个人感觉邓超前面有些用力过猛。

《最后一课》选择了悲情的形式,范伟老师演技炸裂,一众明星群戏捧哏。效果还行,但是作戏的桥段不算高明,尤其是那个被雨淋了一节课的小孩,全程没有和任何人互动,变成了为了存在而存在的弃子。

《北京好人》是我认为最不好笑的故事,但过后细想,在尺度方面,他是控制的最好的,也是全片合理性最好的故事。这个故事才是真实有可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真实让我们感受到亲切的故事。

这就是我要说的尺度,爆笑喜剧是很爽,但爽点越高,越容易脱离生活,感官刺激越强,越显得为笑而笑。直接挠脚心的刺激固然是强烈的,也会让你爆笑不止,但细心想一想,会心一笑,虽然淡,却要更加珍贵。

《一点就到家》的尺度控制是神级的。它非常克制,努力的压制情绪的爆发,把笑点燃点泪点甚至雷点都控制在“轻度”这个范畴。它做轻喜剧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上面那么多“点”剥夺故事的存在感。

在片中,你能明显感觉到这一点,比如彭昱畅亏完所有前期投资之后,影片很克制的没有让这个悲情继续扩大,比如三人陷入散伙危机的时候,三两句话果断就结束了争吵。按以往的套路这都是能大书特书二十分钟剧情的大桥段。影片却非常克制。这大概是他能够控制片长和节奏的主要原因吧。

影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退货”的那个桥段。这个故事在前面有限的片长里埋下了无数的梗,都在这个段落里集中爆发。在剧作层面很值得学习。这方面后面再聊,这里先聊一下它的处理。因为村长宣布的集资修路,贫困的广大农户们开始了各式各样的取舍,陷入了要冰箱还是要猪的尴尬。这本是可以大肆渲染的泪点,影片却成功的处理成了轻喜剧,既保持了全片的风格统一,又在不失尴尬的情况下讲清楚了故事。绝赞!堪称尺度控制的巅峰。

接下来谈谈演员,三大主演的演技没话说,事实上整部影片所有演员的演技均没有短板。这点和《急先锋》各演员有明显代差的感觉不一样。三大主演表现很好,刘昊然很拼,尺度惊人。表演过度十分自然流畅。但全片让我最惊艳的演出却来自村长,它结尾和儿子喝咖啡的戏码,让我看到了近些年最真诚的笑与哭的过度。从一开始的笑,到笑中哽咽,笑这个元素始终存在,哭却从萌芽缓慢释放。精彩!

上面扯了这么多,下面开始剧透。

让我们在剧情上分析一下本片的缺点,或者说,聊一下是不是还有继续进步的空间。

影片是个很励志的创业故事。但它的前后剧情是失调的。前期是标准的创业励志片,后期却刻意跳过了最艰难的成功过程,一步登天。这时候大伙才回过味来,似乎导演想要聊的是三大主演的“基情”。中国合伙人也类似。但这段友谊(或者说基情)在前半部分铺垫的不够,反而前面的创业戏铺垫的太好了。导致后面萎缩的时候我有点刹不住,导致翻车。

这是一个长达八年的创业故事,主角刘昊然在丧失生的希望跳楼前被彭昱畅拉回了云南老家,三年后事业有了起色,却迎来了恶龙,(这是全片90%的内容)后面又努力了五年,方才成功。正是这不寻常的五年,在片中被一笔带过。实话说我很遗憾,如果可能的话,希望续集能安排一下。

故事真正的原点是彭昱畅,一个充满干劲,似乎也充满理想的踏实肯干农村小伙。他是一个从始至终内心看起来都很模糊,但实际上却很清晰的家伙。糊涂是他最重要的标签。他是个快递员,对自己本质工作充满自豪,同时也具备自己本质工作范围内所应该有的前瞻视野。他很系统的分析了自己的家乡,认为这个充满贫困落后的地区是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于是存够了足够开个快递站的19万本钱,欢天喜地的回了云南老家,准备干一票大的。

他很幸运,最后一单从死亡线上捡了电商专家刘昊然一起上路。

实际上彭昱畅目光是短浅的,他只看见了自己的本质工作,却忽视了市场从来都不只是单一存在的。他准备的资本也远远不足,19万只够建一个快递站,却无法改变整个地方的产业布局和人员消费习惯。当前期工作完成后,他就懵逼了。他的家乡,一个死气沉沉,毫无需求的地方。而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传统存在的集市。

但他没有仔细的去分析对手的特点,这是他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集市有什么特点?第一是现货。这也是前期彭昱畅被当成骗子挨打的重要原因。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当作优势沾沾自喜,分析自己还能再挨几次打。

第二,是长时间休眠和短期批量高价采购。

集市是长时间休眠的,一个月一季度甚至一整年才开一次。属于一次性交易,过期很难维权,所以消费群体农民也认可这一点,维权欲望被压制的很低。毕竟下一次就不一定能找到这个供应商了。

其次,集市是短时间批量高价采购的场所,农民们往往要在有限的开市时间里,通过自己不充裕的预算去买尽可能多的物品。这就涉及到必须精打细算,同时在不开市的时候压抑自己的购物欲望,节省资金。

而彭昱畅选择的网购则刚好相反,自己在村子的实体店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自己又是乡里乡亲农家人,狠不下心。同时网购不具备休眠性,随时开市,放开了原本该压抑的购物欲望,造成了相当多的冲动消费(比如退货的主力,染发膏)。这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更加存不住钱了,所以村长的修路任务一下来,退货潮轻而易举的掏空了彭昱畅的19万启动资金。这笔钱是建快递站的投资,要做代理电商是远远不够的。

影片到这里本来应该有一段两名合伙人就经营理念的矛盾而大肆撕逼的桥段,但导演没有这么做,克制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段外地打工的亲人寄回礼物的温情画面。告诉观众,快递站做为物流系统的意义,也是彭昱畅最初原始设想的伟大。

这同样是一段可以大肆煽情的内容,导演一样选择了克制。

这种克制,才是影片最大的惊喜。它保持了全片风格的轻度化,甜点化。不至于有哪种情绪爆发过头而喧宾夺主。

片名《一点就到家》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电商的便利性,重点在“一点”,另外一个就是物流,重点是“到家”。而电商和物流,正是我国现在最具竞争力的两大产业,属于风口。在专家口中,只要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到位,村村通网络,村村通公路,那万能的资本主义就能够将产业与富裕降临到地方上来,因为资本是逐利的,只要有利润,他们将奋不顾身。这似乎就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陈思诚的《ufo》里黄渤就这么大大咧咧的在贵州山村里搞起了火爆的直播。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前阵子爆出的网课事件就很说明问题。虽然网络已经到位,虽然带宽没有问题,但就是有一些农民连接收信号的终端都负担不起(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更别提上网费用了。新闻里出现了很多好人,比如村主任大方的提供了信号和 场所给孩子们上网课。也出现了很多尝试解决问题的企业。比如雷军的小米公司推出了499的手机,都在为降低门槛做着贡献。

但做为站在改革前沿的工业党,产业的发展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案。产业能够带来收入,解决买不起用不起的难题,产业能够带来就业,更重要的是,收入的增加能够带来消费,反哺产业继续要高端推进。

陈思诚的《ufo》里,面目可憎的王迅老师,鬼头鬼脑的王砚辉老师,都在为家乡的产业发展绞尽脑汁。

《一点就到家》里所拍的,就是这种在专家眼中理所当然,实际落地却困难无比的事情。

这里面有多少创业者的艰辛,甚至鲜血。

刘昊然就失败过很多次,哪怕每次他都赌对了风口,确实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但真正困难的,是一直飞下去,最终变成凤凰,而不是当一只会飞的猪,最后力竭,却因为飞的太高摔死。

影片的前半部分把这种困难描绘的太传神了。而且在这种“卖惨”的剧本里却把风格尺度把握在“轻喜剧”范畴,清新脱俗的描写沉重,很新颖,很好看,很轻松,高手!

那怎么解决产业问题,适合云南地区的产业是什么?

答案是新农业,也就是高附加值的新经济作物。在云南,就是咖啡。

片中的普洱咖啡是瞎编的。老实说这个名字起的不怎么样。

但咖啡产业在云南确实真实存在的。它的名字,叫云南小粒咖啡。

相比普洱茶,小粒咖啡才是云南农业的支柱。

根据论文《云南小粒咖啡品牌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热带农业,2018(05):11-13+18记载,云南小粒咖啡已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十大重点农业产业之一,超过烟草和蔬菜已成为云南出口创汇第一的农业产业。

注意重点,超过“烟草”。大名鼎鼎的云烟都比不过。

因此,一点就到家这个故事并不像《急先锋》等片一样,建立在虚无缥缈的浮萍之上,他是有事实做为基础的。

影片的后半部分,关于茶还是咖啡的产业之争,导演同样选择了克制,没有把盘子扩大,而是谨慎的收缩到了村长父子之前,用父子情代替了矛盾。

这样的克制,既提出了问题,但却又不提供解决方案,而是通过转移的方式暂时隐藏,结果就是问题被深深的植入了观众的脑中,让人有了回味的乐趣。

第三主角尹昉是全片最耿直的角色,从头到位性格一条直线,毫无波澜。他也是全片唯一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因为他已经实现了他的理想,就是种咖啡。他没有彭昱畅那样振兴家乡的雄心壮志,也没有刘昊然那样渴望成功的迫切需求。咖啡得奖后他像其他人一样兴高采烈,但那只是甜点,并不是刚需。所以也只有他一个人流下了泪水,那才是他渴望得到的肯定。

因此,他是唯一没有任何负担就拒绝签约的人,也是最坚定的一个。

尽管他的剧情毫无波澜,但人物也是有成长的,当他自叙自己开始理解村长父亲时,他就经历了成长,迈向了人生另一个台阶。说实话我很恶意的想了想,如果现在再把600万合同摆在他面前,他还能不能把持住?

因为那一刻起,他开始有负担了。

片中的恶龙“星雀”公司显然暗示的是国际咖啡巨头鸟窝集团(也许还捎带了一把星爸爸)。

但谭卓饰演的大反派没有一丝反派的邪恶感,那几句振聋发聩的演讲其实都是大实话,字字珠玑,宛如人生导师,让人恨不起来。这应该也是克制的表现吧。

如果二刷,我一定要把谭卓的那番话抄下来,太深刻了。

的确,埃塞俄比亚农民种着全世界最好的咖啡,并且已经种了上百年了,但他们并没有什么改变,为什么?因为他们只是农民,他们只是食品产业的原料提供方,他们只负责提供最基础的原材料,不能在后续的加工等食品工业领域创造利润。

新农业,也要有工业化支持,不然靠卖生产资料永远只能停留在低端。农业也要工业化,食品工业也是工业,要想富,必须赚到后面加工层面产生的利润。

这就是影片最大的缺点,根据剧情,主角们努力了整整5年。但这部分内容就这么跳过去了,甚至懒得向观众解释一下,就这样从面朝黄土的农民跳到了穿着防护服的工人。如果有个续集的话,这段剧情大有可为。

在剧作层面的遗憾,是我对这部影片最大的批评。

剩下的都是赞!刘昊然在本片中尺度巨大,太拼了。彭昱畅和尹昉演技不俗。村民都是原生态出演,真实亲切,反派设置合理,台词细致且富有内涵,全片喜剧氛围克制,甜品级,不会因为大收大放而产生尴尬。家乡布景真实亲切,创业历程热血沸腾,人物性格真实流畅,在菜鸡互啄的国庆档中,它是我心目中的冠军!

祝愿它能在大佬遍地的国庆档中拿到更多的排片,多赚点钱吧!

所有的出发,都是为了回家!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游戏网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子站导航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