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料站 > 有深度
十类化妆品“禁语”多家企业踩雷
2019-12-27 02:38:00 作者:佚名

原标题:十类化妆品“禁语” 多家企业踩雷

针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禁止表达的词意或使用的词语包括但不限于“速效”“超强”“全方位”“特级”“换肤”“去除皱纹”等十类词语,12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企业官网、国内主流电商平台等进行调查发现,宝洁、AHC、格莱蜜、修正多家企业在宣传过程中涉及禁用词意。业内人士认为,化妆品作用温和,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对于有夸大效果、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或者颇具煽动性的宣传用语,消费者应理性对待。涉嫌虚假宣传和违法宣传的企业,未来或将面临处罚。

十类词语禁用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禁用词语成为化妆品命名、宣传时的“重灾区”,如医疗术语、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

通过搜索发现,很多企业使用词语“药用”,这些产品名称多冠以“药用唇膏”和“药用精华”。如日本“大创药用美白精华”、日本“babysmile药用金盏花乳霜”“资生堂药用唇膏”“近江兄弟药用薄荷唇膏”“lucas papaw万能番木瓜膏唇炎唇膏修复药用”“美国百蕾适小白管急救修复药用唇膏”等。

还有部分企业踩雷其他医疗作用词语。北京商报记者搜索发现,某电商平台上,使用“溶脂”“瘦身”宣传的多为瘦身霜产品,包括“修正瘦身霜”“澳大利亚EAORON纤体膏溶脂霜”等产品。其中,EAORON溶脂霜在该电商平台上还销售有搭配“Bio-e晚安溶脂片”的组合套装。

同时,“抗敏”也是化妆品宣传中的高频词。在某电商平台上,多出现在“澳洲BLACKMORES天然维E润肤霜”、珂润、海蓝之谜等产品非旗舰店的宣传中。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企业的宣传并没有直接使用禁用词语,更多的是打擦边球,如“舒缓敏感”“抚平疤痕”“淡化斑点”等。

北京商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专业”时发现,显示的信息多为“美容院专用化妆品”“苗方祛痘、专业修护”等内容。

此外,“神”等封建迷信词语也在国家药监局禁止的范围内。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宝洁旗下品牌SK-II将消费者对护肤精华露的俗称“神仙水”,加在了官网介绍和旗舰店的图片中。除SK-II“神仙水”,在电商平台中,也不乏宣称“小神仙水”“平价神仙水”的产品,如自然之名某电商平台旗舰店显示的“神仙水酵母水”、梵蜜琳旗舰店显示的“神仙贵妇膏”等。

12月2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识别化妆品违法宣称和虚假宣传》称,根据《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化妆品命名规定》《化妆品命名指南》等文件要求,化妆品宣称用语应根据其语言环境来确定,禁止表达的词意或使用的词语包括但不限于“速效”“超强”“全方位”“特级”“换肤”“去除皱纹”等绝对化词意等。此外,如只添加部分天然产物成分的化妆品,但宣称产品“纯天然”的,属虚假性词意。

无知还是明知故犯

对通过大量被禁词汇搜索出相关产品这一现象,业内人士表示:“国家药监局之所以禁用这些词汇,主要是因为这些词汇存在误导消费者、夸大宣传甚至存在安全风险等。而这些企业踩着政策的红线依旧进行宣传,主要是看中了化妆品背后巨大的利润空间。”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中国化妆品零售额达2708亿元,同比增长12.7%。

就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否知道这种现象属于违规行为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对宝洁、AHC、格莱蜜、修正等企业进行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AHC、格莱蜜、修正并未予以回复。

对于SK-II“神仙水”是否使用了国家药监局禁用的“神”等封建迷信词语,宝洁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神仙水’是消费者对‘SK-II护肤精华露’的昵称,是对品牌和产品的认可和喜爱。同时,SK-II在使用这一昵称时均有备注说明该名称并非产品正式备案名称。”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SK-II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的产品宣传用语多涉及“神仙水全新限量版独家首发”等词汇。在SK-II官方网站中,相关产品也被明确标为“神仙水”。

在某电商平台SK-II旗舰店中,虽然SK-II在相关产品介绍中标注了“神仙水为消费者给SK-II焕活护肤精华露起的昵称或俗名,并非该产品的正式注册/备案名称,并非该产品的功能描述,特此说明后文不再赘述”等字样,但在SK-II另一电商旗舰店中,销量最高的SK-II限量版“神仙水”,并没有明确说明该产品名称是消费者冠以的昵称,而非官方的备案。同样,SK-II官网中也没有说明。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消费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所起的昵称或者俗名,并不能成为相关品牌方进行宣传的理由,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导其他消费者的嫌疑,尤其是相关词汇被国家药监局禁用的情况下。”

在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看来,一些功能性的产品需要更加严格的审查制度,时间成本更高,而普通化妆品门槛较低,但不能宣传一定的功效。这就使得部分化妆品企业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在宣传上“下功夫”。

“例如,有的直接使用被禁词汇宣传,触碰法律底线。有的走打擦边球路线,比如不在产品宣传中使用被禁词汇,而在购买关键词检索时购买相应词汇,使得消费者能够通过关键词检索搜到相关产品。还有的是不在产品介绍中出现,而在一些宣传性的软文中出现,这些很难直接追究是否属于违法行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赖阳进一步指出。

或面临处罚

上海衡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红俊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化妆品的广告宣传不得含有化妆品名称、制法、效用或者性能有虚假夸大的;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宣传医疗作用的内容。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对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的,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进;情节严重的,对生产企业,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对经营单位,可以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

“如果消费者发现或购买了涉嫌虚假宣传、违法宣传的化妆品,消费者应当及时向工商部门举报投诉。如因此构成欺诈的,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商家要求‘退一赔三’。如因此造成人身伤害的,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向商家主张赔偿。”李红俊进一步表示。

此外,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快消品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企业通过模糊宣传概念以及一些打擦边球的方式进行产品宣传,是非常不可取的,尤其是冒着触碰法律违反相关规范的情况下,对产品进行夸大宣传。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做出一个有价值的品牌,这些措施手段没有意义,还是需要针对当前的一些新的传播环境,构建一些新的传播方式,去组织一些新的营销模式,这样才是一个比较正确的选择方向。

对于今后在宣传方面的规划,宝洁在回复北京商报记者时称:“SK-II将继续认真、严谨地遵守中国的各项法规,也一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在此基础上,践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的承诺。”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白杨 李濛 张君花游戏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手机网游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图片中心
美女图片
爆笑图
二次元
网游图片
单机图片
手游图片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