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料站 > 有深度
终极指南:如何提升设计师的核心价值?
2019-12-29 12:49:10 作者:佚名

原标题:终极指南:如何提升设计师的核心价值?

作为设计师,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去完成作品,从底层战略出发,思考需求背后的价值,而不是以单点式的视角看待事物和问题。设计师想要提升自己的核心价值,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全盘分析、洞察需求和思考总结。

来自设计师的声音:为什么老板跟产品这么没追求,一个很完美的设计稿,最后被他们改的稀烂,看不下去了。运营天天为了点击率让我把按钮变大变红,感觉只是他们的手,好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自己做的设计花了很多心思,自己满意但老板跟产品就是不想要这样的,最后改来改去越改越low,怎么都不如之前的。哪怕最后产品妥协了,开发说没办法实现,一切付诸东流,非常心累。

争的多了,大家都很疲惫。设计为了过稿,业务要什么给什么,感觉设计成为了他们的手。慢慢的,我的价值在哪?因此把摸索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让避免大家重复踩坑 。

设计师的尬局之谜

设计师的工作,除了老板指点,经常还需要随时应对产品、运营、甚至开发的各处质疑否定。其实被挑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他们看来,设计被定义为是可随性的,衡量设计的好坏没有具体指标,所以这点,从天然优势来讲,设计师是占据着下风地位的。

互联网团队分工明确,视角站位的不同导致冲突。但对于设计师而言,就会很尴尬,缺乏更高的视角去看待整体全局,那么眼光自然会被局限,你没有站在他们利益角度去思考,那么所作出来的决策话语权也就自然比较薄弱。

设计其实是为用户体验而服务的,不背有业务压力,因此如果你的设计丝毫没有从产品角度站位,怎么通过设计及体验手段去帮助产品实现增长,只是单单从表现层,是否好看来定义价值。那么自然,你做的任何关于打破现有规则的设计尝试,都会被产品运营及更高视角的角色用”价值衡量”而否定掉。

因此,没有从业务及用户角度出发的设计,都会经不起推敲跟考量。哪怕视觉再做的天花乱坠,在更高的视角来来,投入开发成本去做这件事情,价值是不可预估的,所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当然会优先去做能带来效益的事情。

所以再回头去看,你做的很精美的设计稿,老板或者产品不喜欢,大部分不是老板审美低或者老板瞧不起设计,较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你的精力没有所放在老板重要关注的点上,而是只放在了表现层上,缺乏推敲。

价值到底是什么

一个需求,其实不同角色在拿到手里后,考虑的点也都不一样,每个差异点也都会影响到最终呈现的形态,所以设计师需要在这一系列内部角色诉求及外部用户诉求中,承担着一个桥梁的作用,不但要满足内部角色诉求,还要尊重外部用户诉求,满足用户价值。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并不轻松,也不简单,需付出更多的精力跟头脑。

那么针对这系列业务诉求,怎么才能评估价值呢?其实也不太难,把视野先提高一层你就能明白很多之前所困惑的地方,也能更好地明白这个需求的最终核心价值是什么。

针对于协作体系,提升视野也很简单,我们先看看各职位对于价值的关注是什么?

1. 老板关注利润

对于老板而言,价值的关注最主要还是看最终能带来所获得的长期利润是多少,是否能解决当下公司整体发展的不足及缺陷。

老板作为一个站在顶层视野来把控全局的人,一般不会纠结于一些设计细节,比如按钮的颜色或者像素是否要拉大。老板关注这一系列需求的商业模式本身,以及这一系列战略需求上线后的市场反应,因此老板Diss设计,也通常都是因为设计师的价值偏离了Boss的认知,投入产出比小,没有解决效益的问题。

2. 产品运营关注数据

对于运营跟产品,价值的关注主要还是这个需求上线配置后,是否能离老板定的战略业务目标再近一步。所以追求业务目标的提升,是运营及产品的核心诉求。

因此运营及产品,也会通过很多的手段跟策略,来达成这一系列目标,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运营及产品一定会优先将精力放在能达成业务目标的需求上。

这个时候,设计要想拿到话语权,就必须要站在产品及运营的角度上思考,包括业务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我通过什么设计手段来管理用户的注意力,这要求设计师需要学会解读业务目标理解数据,包括常用的用户规模增长、用户活跃提升以及用户交易提升,其中包括 DAU日活、MAU月活、及GMV交易总值。

3. 设计师关注美

对于设计师的专业层面,如果是视觉设计师,关注价值点无非就是好不好看,美不美观,是否打动人心,是否独特,是否能引领潮流,是否能复用,是否能总结成一套完整的设计语言。

而如果是体验设计师,通常关注的价值点除了美观度以外,还会关注设计在整个系统内是否协调,上线后对体验数据增长的影响,包括点击率、跳转率以及页面停留时长等其它一系列数据。包括还有一些专业衡量满意度的方法,比如使用NPS用研法,来考察用户的忠诚度。

4. 技术关注性能

技术人员关注的价值通常也会与技术相关,比如这个需求的技术难度如何,以及是否影响我现有的排期,是否容易产生BUG以及不可预估的风险。所以技术同学最主要关心的,还是整个系统能否完整流畅的运行下去。

如果技术同学跟你说一个需求实现不了,做不了!!大部分可能是因为这个效果技术难度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而且会影响我的现有排期,以及容易影响到系统崩溃及稳定性的问题。跟你解释这么多,你也不一定能懂,所以干脆就跟你说,这个实现不了!你改设计吧!

因此现在再回头来看,其它角色之所以会要求设计师改设计,基本还是因为视角站位的不同。要知道,表现层的价值是有限的,影响用户做决策的几率极低。

如果设计师能多从其它视角,全局来衡量设计,制定设计的规则,自然价值也会越做越大,改稿的次数会被减少,被业务及外界认可的几率也会极大增加,话语权也会越来越高。

只有提升自己的视野,逐渐摆脱执行层,你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更多的想法去探索业务,探索设计未来的可能性,才能拿到更高的价值。老话说,努力固然重要,但做人做事,方向其实会比努力更重要。要想让自己的价值更高,把握住方向,让别人去努力。

所以视野的范围,格局的大小,决定最终价值产出大小,直接影响到设计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视野格局越小,越专注于执行,自然价值越小,越容易被淘汰。反观那些视野更广阔,格局更高,还能通过专业手段,反推运营及产品,甚至影响到顶层管理层的决策的设计师,往往把价值能越做越大,后面也都混的风生水起,走向了管理层。

如何养成系统思维

设计师的视野决定高度,而提升格局跟视野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改变单点思考的方式,加强看待多个事物的纵深关系的能力。

所以在日常中养成系统化的设计思路,是很有必要的,影响到你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包括今后职级的进阶,未来的待遇。

那么系统化的设计思路到底是怎么体现的呢?

以体验设计为例,大家都知道,用户体验分为五要素,分别为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以及战略层,每层都有相应的内容做支撑。

从用户体验五要素来看,最靠上且最容易感知的,其实是表现层,更为具象,属于可见层面。而最下面则是战略层,虽然战略层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很多时候,战略层其实才是用户体验的核心,从底盘影响着上层建筑。底层根基不稳,上层晃动倒塌,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通常设计师拿到需求,往往都是结构层及框架层,如果只从框架层往表现层去深挖,其实是价值是很有限的,容易单点视角,承接不住底层所传达的涵义,导致无法满足底层对于上层的预期,不够系统化。

所以,体验设计师的系统化设计思路,其实就是在拿到上层需求时,会先从底层战略入手,思考底层战略需要传达的特征含义是什么,表现层怎么达成战略落地。手里拿到一个需求,仅往上挖,挖不出太大价值的点。往下挖,才是核心。

因此系统化设计体现,在接到需求时,其实更多的是需要搞清楚这个需求背后的价值是什么,需求落地后是会满足了业务什么样的诉求,业务的诉求怎么分阶段落地的?包括整个大盘需求中业务目标跟用户诉求是什么,是否有冲突?以及到底业务的整体战略是什么样的?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满足战略的需要,我使用什么样的手法,才能拿配合业务拿到其最终想要的结果?

因此系统化结构化的思路,必然要求你不能再以单点式的视角去看待一个事物,而是需要从上至下去彻底全盘分析、洞察及理解,这样做出来的结果,也能从上层影响到下层,甚至推动下层的发展进步。

如果理解困难,给大家举个例子:

大家都知道,下棋厉害的人,其实往往是能看透你接下来的好几步会大概怎么走的,包括如何根据你接下来的步数,划招拆招解招。为什么这类人,是怎么做到预期你后面这么多的招数跟手法?

其实不难理解,除了把自己的布局战略做好外,你下的每一步棋,他也都会去思考,去反推你的意识,包括结合你前面每下的一步,思考你会用怎么样的方式,去赢取这盘战局,如果猜透了你的打法,摸准了你的套路,再根据实际情况,赢你就很简单了。

所以做设计,其实跟下棋也是差不多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与业务与BOSS与团队的其他成员,更多的时候,是战友,而不是对手。

设计师要想下棋能拿到主导地位,必须得从下游往上游去思考,分析上游部分每一步走棋的思路是什么,怎么拆解清楚他们走棋的目标?怎么才能接着他的棋,往下走,拿到更好的局面跟结果。

讲了这么久,这里给大家总结几个容易养成系统化设计思路的好方法跟好习惯:

1. 拿到需求先问为什么

先摸清楚这个需求背后的价值是什么?

比如产品说,这里需要做一个弹窗。这个时候不应当第一时间去构思这个弹窗长什么样,而是先去摸清楚,为什么要有这个弹窗?这个弹窗承载的意义是什么?

弹窗是需要增加用户决策成本的,所以能否不用弹窗,而通过其它的方式,来解决这个诉求,降低整个页面的操作成本呢?假如实在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确实要加弹窗,那么是否有优先级?

主要强调内容,还是主要去引导用户操作,这个会影响到手感的把控。以及需要全局性,看待一下目前整个产品系统,弹窗的形态跟结构是什么样的,我怎么样才能使这个弹窗满足业务诉求的同时,能保证整个产品内弹窗的秩序是一致性的。

2. 寻找共鸣

根据不同的事物找共鸣,单点的思考模式结果有限,结构化的思维才能塑造得起一栋摩天大楼。

比如你拿到一个需求B,但是其实上个月的需求A是跟B存在某种关系的,那么这两个事物中间,互相牵扯的关系是什么,我做需求B是否会影响到需求A,另外根据需求A的结果去下判断,是否能对需求B带来增量?这个更多的是考验对不够结构下的事物分析能力。

3. 复盘是学习最快方式

做需求有始有终,做完后也要记得复盘。不要一个需求上线后你就不去管它了,它后续的发展你就完全不关心了。

一个项目的成长,如果没有0-1参与,其实对你而言是不完整的,很难有一些完整的思路,全是一些碎片思路的体现。而且整个项目你可能都只跟了一半,所以最终的结果呈现,你也是不知道的,这样最后的价值,你又怎么能说的清楚呢?

所以有个需求来了,要么别接,要么做完整。做完后,也要记得梳理设计在里面发挥了多大的价值,拿到了多少的结果。如果后面让你再做新改版,你又会使用什么新的设计策略手段,带来更高的价值及结果,这些都是你需要花时间多想想的。

4. 学会捍卫自己的设计

掌握足够理论知识,其实是能够帮助设计师建立起设计世界的理论观跟价值观的,也是有效的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价值的关键。

学会用数据,用方法,用推导,能很轻松帮助设计师来描述自己的价值,阐述设计在项目中发挥的作用,并且更能把事情讲清楚。所以其实很多时候,意识要比行动会更重要,只有让设计师的设计意识变的系统化,所创造出来的价值也才会变的更大。

总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设计师的格局跟视野,肯定也不是短时间就能积累起来的,更多的是平时的思考积累,厚积薄发。

#专栏作家#

Sky,微信公众号:我们的设计日记(ID:helloskys),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支付宝体验设计专家,阿里巴巴天猫设计专家;10年知名互联网公司设计经验,对于产品从0到1、品牌定位、金融产品、设计规范、运营规范、大促等有丰富实战经验。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游戏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手机网游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图片中心
美女图片
爆笑图
二次元
网游图片
单机图片
手游图片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