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料站 > 有深度
蓝思科技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0亿元斥巨资加码防护零组件和工业互联网
2020-04-12 18:45:07 作者:佚名

原标题:蓝思科技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0亿元 斥巨资加码防护零组件和工业互联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再融资新规落地近两个月、资本争相输血实体经济之时,防护视窗龙头蓝思科技的也抓住了这一“良机”,为万物互联时代秣马厉兵,筹备产能。4月11日,蓝思科技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0亿元。

公告内容显示,蓝思科技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3亿股(含本数),募集资金将用于公司长沙(二)园的智能穿戴和触控功能面板建设、车载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设、3D触控功能面板和生产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项目以及补流。

根据蓝思科技的规划,上述五个项目预计投资总额合计164.77亿元,其中用于长沙(二)园的三个项目合计总投资123.75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0.9.09亿元,投资于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项目合计21.17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21.02亿元,剩余20亿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有业内人士指出,蓝思科技通过此次集中资源大力实施建设先进产能、扩大生产规模,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和客户对于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的防护零组件的迫切需求,强化公司在消费电子防护产品行业的竞争优势,从而达到进一步深化业务布局、增强盈利能力、巩固行业地位的重要目标。

蓝思科技定增猜想

在5G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各大厂商的宏伟蓝图纷纷启幕,蓝思科技在这一关键时期扩产能之举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更有市场观点将蓝思科技的定增称为“手机产业最大募资案”。

但据公告牌内容显示,150亿元只是蓝思科技此次融资的上限,其拟发行的不超过1,3亿股亦是按照证监会要求最大发行股份数量而确定,即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总股份的30%,这也就意味着,在实际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中,蓝思科技的融资金额可能低于150亿元。

蓝思科技也在公告中强调“如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少于计划投入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有资金或通过其他融资方式自筹资金解决。”

进入2020年,5G、新基建进入重要的建设新阶段,物联网生态也不断成熟,作为全球消费电子智能终端外观防护零部件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先者,蓝思科技必然需要提前做好战略部署,抓住国家产业政策以及行业发展的机遇,提高公司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消费电子防护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战略布局车载电子行业,拓展公司产品应用领域,推动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具体来看,蓝思科技募投项目都是与公司主业紧密相关、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极富有前瞻性的举措。

公司拟建设的长沙(二)园智能穿戴和触控功能面板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期24个月,而项目完全达产之后,预计将实现年产智能穿戴设备零组件900万个,实现年销售收入预计突破18亿元,项目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41年(含建设期),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6.54%;

拟建设的长沙(二)园车载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期24个月,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车载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3,719万件,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2.73亿元,项目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98年(含建设期),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4.52%;

拟建设的长沙(二)园3D触控功能面板和生产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期也为两年,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消费电子3D触控功能面板12,015万件,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02,675.00万元,项目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48年(含建设期),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6.40%。

除了上述三个项目外,另一大重头戏“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项目”则包含“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及工业大数据应用项目”、“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智能化设备升级改造项目”、“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产业化应用项目”、“蓝思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产业化应用研究开发项目”等四个子项目。

其拟利用公司在浏阳、长沙工业园区的土地和厂房,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自建的“蓝思云”数据中心和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公司在显示功能新材料的设计、研发与生产上领先的工艺技术和“互联网+”工业智联战略相结合,打造生产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优势。

有业内人士预测,上述募投项目的视线,将有助于蓝思科技在垂直整合和上下游整合方面,在智能制造领域实现较大飞跃,巩固和提升公司在行业内地位的同时,亦将提高产品品质和国际竞争力,扩大企业营收规模,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发展前景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要推动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以及项目建设并非易事,一时之间,关于谁将参与蓝思科技此次定增也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此前,证监会松绑再融资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并以发行监管问答的形式对再融资过程中的战略投资者给出明确定义,指出战略投资者要满足同行业或相关行业较强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与上市公司谋求双方协调互补的长期共同战略利益,愿意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较大比例股份,愿意并且有能力认真履行相应职责,委派董事实际参与公司治理,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等要求。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这一政策窗口的催化之下,蓝思科技引入资金雄厚、能为上市公司带来优质产业资源的战略投资者是大概率事件。

蓝思科技也在公告中指出,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将推进公司发展战略,巩固和提高行业地位,提升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增强盈利能力,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财务费用,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目标和股东利益。

事实上,消费电子产业作为全球发展前空间最广阔的重资产行业之一,行业门槛并不低,有实力投入资金、开拓产线、加码研发、从严管控质量的企业,才能在这场“长跑”中胜出,尤其是在5G商用当下,跑得早才能跑得远。

从蓝思科技刚刚提交的两份成绩单中不难看出这一逻辑。由于前期产能筹备充裕,战略部署推进顺利,2019年蓝思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03.1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9.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0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08.96%,行业市占率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领航。

2020年一季度预告,蓝思科技表现再超预期,2020年1-3月预计盈利8.79亿元—8.84亿元。据蓝思科技透露,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领域头部品牌的中高端产品资源加速向公司大幅集中,公司各主要产品的订单充足、需求旺盛。

由于客户订单充足、产销两旺以及行业发展在5G依托下不断向好,蓝思科技此次持续加码产能建设、开拓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从产业链发展的角度而言,蓝思科技此举产能扩张必然是在各大客户的支持或“授意”作出的决定,后续的市场空间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从蓝思科技上市以来的历次融资之路都不难看出,其投入建设的项目最终都显著巩固了企业地位、提升行业影响力。

2015年3月上市至今,蓝思科技营业收入规模从172.27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03.15亿元,涨幅高达75.97%,净利润则从15.42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6.05亿元,涨幅为68.94%。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以及企业募投项目效果的达成。

而公司最近融资——48亿规模的可转债也为投资人带来可观的收益,该转债上市不到三年便因股价走势出色提前触发赎回条件,于2020年1月19日摘牌。

有业内人士预测,蓝思科技此次融资预期也将助力公司发展再上台阶。

(专题)游戏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子站导航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