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明清宣城文峰梅氏家族诗歌浅探(上)_宛雅

时间:2019-11-05 18:00:22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明清宣城文峰梅氏家族诗歌浅探(上)

作者:鄢静

制作:童达清

第601期

明清文峰梅氏乃诗礼簪缨之大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成员们或因个人学识修养不同或因创作理念不同,所涉猎的领域亦多有不同 。文峰梅氏则以极大的包容性容纳每位成员,使梅氏在各个领域都大放异彩,而梅氏文化的多元又始终通过诗歌这根红线贯穿。

一、诗歌创作之文献概况

梅氏成员们创制了大量诗文著述,其中诗集类作品尤为出众。清宣城诗人施闰章有言:“吾邑梅氏,世以诗名。” 陈世祥《宛东草序》中亦曾言:“盖尝观于梅氏之先,多有闻人,而于诗尤特著。” 汤燕生在《梅氏诗略序》更是对梅氏诗集情况进行了集中概述:“梅氏诗人最著者,如《宛陵集》《居诸集》《鹿裘石室集》《埙篪集》《林中七子集》《沧州集》《云驾楼集》《平绿阁集》《九如堂集》《弧矢集》《王程草》《结缕集》《唾余集》《湄庵集》《淇园集》《书带园集》《响山集》《声风集》《清溪稿》,未能枚举。” 可见,梅氏诗集著述之丰。

诸多明清诗集亦多有选录文峰梅氏成员的诗作,现列举一二,如钱谦益《列朝诗集》中载有梅蕃祚诗1首、梅鼎祚16首、梅守箕11首,其《列朝诗集小传》亦有对梅鼎祚和梅守箕的评传;陈田《明诗纪事》中载有梅鼎祚诗15首、梅蕃祚2首、梅国祚1首、梅嘉祚1首、梅台祚1首、梅鹍祚1首、梅守箕5首、梅士劝1首、梅朗中5首;朱彝尊《明诗综》中载有梅鼎祚诗10首、梅守箕9首、梅蕃祚1首、梅朗中5首;王夫之《明诗评选》中载有梅鼎祚诗3首、梅蕃祚诗1首。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中对梅清、梅文鼎、梅庚皆有小传及摘句;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中载有梅磊诗1首、梅庚诗2首;近代徐世昌《晚晴簃诗汇》中载梅清诗7首、梅文鼎7首、梅磊8首、梅庚11首、梅曾亮20首等。由以上,大可一见文峰梅氏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

此外,梅氏成员的诗歌创作情况,在《宛雅》和《梅氏诗略》两部诗歌总集中亦可得见:

《宛雅初编》十卷,梅鼎祚编,载唐至明(洪武至正德)91人,诗共646首。其中收录梅询诗12首,《初编》二、三卷均载有梅尧臣的诗作:分别为78首和110首;

《宛雅二编》八卷,蔡蓁春、施闰章编,载明嘉靖12人,明隆万43人,明天崇18人,共73人,诗共451首。其中收录梅氏成员21人,诗共242首;

《宛雅三编》二十四卷,施念曾、张汝霖编,共载279人,诗1401首。其中梅氏成员49人,诗共285首。

《宛雅》初编的作者为梅鼎祚,鼎祚因感“世远言湮,人亡泽斩”、“逮览郡乘诸载记,悉亡当人心,间有之,已裁损过半,每令人读而于邑呼冤也” ,故辑宛陵诸家诗作,命为《宛雅》。《宛雅》的出现亦是“宛陵自古诗人地”的有力佐证。后人数次踵事增华,《二编》《三编》相继问世。可以看到,在前后三编中,所收梅氏作品,无论就其绝对数量,还是就在诗集中所占比例,都是极为可观的。其中,《宛雅二编》所载最丰:收录梅氏诗人二十余人,占总人数约三分之一;梅氏诗歌数量更是高达全编的二分之一。而其中所选成员基本为文峰梅氏一支。《三编》收录数量靠前的几位亦多为清初文峰梅氏成员。又后两编虽非梅鼎祚所辑,所收录梅氏的总体数量仍然尤为突出,可知梅氏在明清时期确实诗歌昌盛,而非仅仅只是家族成员之间的吹捧揄扬。同时相较于其他宣城望族如贡氏(贡师泰、贡性之、贡奎、贡珊等) 、沈氏(沈宠、沈懋学、沈寿民、沈寿国等) 来说,集中收录梅氏诗人及作品的基数之大更毋庸置疑。

《梅氏诗略》一著则载有梅氏诗人116位 ,诗作共约1264首。家族文集的编纂,已不单是对先辈的追思,而且还带有对后人的激励以及发扬家族文化的目的。梅清在后序中便直言,其编纂此书是希望梅氏子弟能传承先人遗风:

曩岁丙午,族人三修家乘,嘱余谬首其事,群从载笔者十人计。阅两载,中间搜采艺文,得诗稿五十五种。维时同事群从朝夕商酌,乃建《梅氏诗略》之议,谓七十载之谱牒不可不修,五百年之风雅流传亦不可不辑。盖家谱与诗略,人物文章,实相表里交藉,为不朽盛事,甚哉!前人之有赖于后人也。

梅清惜前辈诗集散佚,便与族人梅曰文(子蔚)、梅允开广搜博采,又因搜集难度大,很多家族诗人未能纳入《梅氏诗略》之中,“况乎陵谷既改,岁月屡更,耆旧凋零,书卷散佚,而欲于兵燹之后,蠧蚀之余,摸索遗珠,缀拾碎玉,此倍难矣!” 故梅清“或得一稿,或得片纸数行,必反复校雠至于再三,既喜且惜。惜其不多,喜其仅存也” ,亦“多不敢溢,少不敢遗也” 。《梅氏诗略》一书的编撰使得梅氏五百年之风雅不被湮灭,反而因岁月的沉积越发流光溢彩。

由以上可见,明清时期梅氏的诗歌创作极为繁荣,主要表现为:一是诗人众多;二是作品数量不少;三是在当时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与好评。

二、文峰梅氏之诗风概况

作为一个地方性家族的诗歌创作,自有其整体性诗风的表现。关于明清文峰家族的诗风概况,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简单讨论:

一是梅氏对家族史、尤其是诗文传家之传统的由衷自豪。这一主题在梅氏成员创作中并不鲜见。梅清编成《梅氏诗略》后,即题《辑梅氏诗略告竣四绝》 组诗传达此旨:

风流雅传五百年,派分文脊见多贤。何当远溯吴门迹,汉代真公旧是仙。

汝南死谏独封侯,驸马戎功在上头。曾向岩廊开大业,何妨艺苑纪名流。

一枝一叶说奇葩,那及梅家树树花。但恐东君不收拾,空将锦片落泥沙。

十载精神费较量,群驹千里喜同堂。敢言诗是吾家事,只觉风流正未央。

梅清非常自豪地声称“诗是吾家事”,在《闻又起、中子、子彦、子蔚、雪樵、耦长诸子,汇梓近诗,喜而有作》 中亦有提及“诗是吾家事”,对梅氏家族久来的诗歌传统之认同十分强烈。而“一枝一叶说奇葩,那及梅家树树花”更呈现了梅氏繁盛之貌,其实梅清如此称颂实不为过,王世贞亦有诗赞“从夸荆地人人玉,不及梅家树树花” ,施闰章也有“朗三诗画旧声名,二妙瞿山又雪坪。添汝不妨成后劲,梅花树树照江城” 一诗以誉。梅庚于《绩学堂诗钞》序中也有:“江以南家世称诗,庶几人人有集,宜莫先余梅氏矣。” 同时,梅清亦在诗中表达了深深的忧虑,恐将祖宗的吉光片裘再次遗落,故辑诗集叮嘱族人能克绍箕裘,不断维系五百年来的家族风华。

另外,梅清还有《柏枧山口行同无党、履贤、淡如、梦征、不次、叶千、定九、存诚、仲宣、子彦、桐崖扫墓赋》一首长诗,更为详细地记载了梅氏家族自远公以来的发展历史:

柏枧之峰何崔嵬,十折九折云岚开。白虬奔瀑声如雷,同游屐齿惊徘徊。……他家桃李一枝夸,翻怪梅家树树花。君不见,谷口崖边湫百尺,盘涡旧是蛟龙窟。时时奋起为霖泽,九子叮咛各努力。

全诗汪洋恣肆、气势宏宕,所用字词如“崔嵬”“雷”“惊”“振”“呼”,意象如“白虬”“蟠龙”“踞虎”“苍狗”等皆词藻壮丽、意境壮阔。其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得意之情,同时百余字便叙述了文峰梅氏家族才俊翕集、凤举鸿冥的不争事实。诗中《埙箎集》即文峰梅十一世梅继芳(陵峰)、梅继英(吉山)、梅继勋(峄阳)三兄弟间的伯仲唱和诗集,盖因“伯氏吹埙,仲氏吹箎” 乃名;宛溪即指名宦梅守德,“我祖伯仲各鼎力”便叙述了除守德外守相(春寰)、守极(斗枢)、守峻(大庾)、守和(镜水)四兄弟同胞科甲之事;蕃祚(子马)、台祚(泰符)、元振(名待考)、国祚(景灵)、咸祚(以虚)、嘉祚(锡余)、孺子(名待考)、士劝(勉淑)、隆祚(子綦)等诸子又共同辑有《林中集》;梅清在诗中对膺祚、朗中、士玹、梅磊等家族其他优秀成员的赞美亦是溢于言表,可见梅氏家族人才济济,内部的唱和往来十分频繁。诗中“他家桃李一枝夸,翻怪梅家树树花”较之于上首中“一枝一叶说奇葩,那及梅家树树花”句自豪程度更胜一筹,在诗末处诗人亦不忘告诫子弟需勤勉努力,共同“奋起为霖泽”。正是因为梅清对家族历史由衷的自豪,通过真情实感的流露才能叱咤成篇,为诗洒脱流畅、妙象连生。

梅望祚在《贺调五侄移居》中亦有类似旨意:

胜地灵光属上才,词林翰璺即蓬莱。芳葩拂露当秋爽,红艳占云向日开。飞阁层层窥笔笋,架书灿灿绝尘埃。经传累叶吾家事,高步天衢燮鼎梅。

望祚在诗中提及梅氏累世勤学苦读、藏书丰富;而成员在诗坛上的长期活跃,以及父辈的仕宦为官,使得家族走向鼎盛。作为家族成员,亦承有先辈遗风,望祚平日多沉酣书史,喜饮酒赋诗,善草书。其祖继勋亦善草书,纵笔成诗,梅清称其“翛然物外,有祖峄阳风度” 。望祚的诗虽不如前梅清诗歌那样喷薄豪放,而是较为克制理性的阐述家族兴盛之实况,但于诗中,通过对一些诸如“蓬莱”、“芳葩”、“飞阁”等高昂意象的运用,不难看出诗人写此诗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在诗中所蕴含的家族自豪感。

类似作品在梅氏中还有很多,如梅靓《贺桐崖侍御侄诏省还里,时瞿山叔、不次兄、耦长侄皆会试北上,因并及之》言:“济美吾家真盛事,粼粼江上骤公车” 。梅文鼎《众芳馆和先季豹先生石刻韵》中:“窈窕瞿硎室,委蛇万仞溪。中有旷世士,好古凌梁齐。揽兴留诗篇,大雅绝群蹊……” ;又《隆吉侄六十》其一:“梅氏称诗伯,唱和始埙篪。吉山尤铮铮,陶韦庶兼之。尚志谢轩冕,承先钝孝慈。多君兄弟贤,末俗无磷缁。居约守遗训,内行良不亏” ;其《永怀五章十六句》亦有:“……逮宋足征,宛陵词伯。源同派殊,肇兴文脊。……地灵诞毓,哲人辈生。起家经术,扬历贤声。铨衡藩牧,台咏蓬瀛。沧洲石室,撰述渊宏。树树皆花,七子齐名” 等,不胜枚举。

又如梅之甲(原名诉祚,字鼎臣)在诗《寄渊公侄》序中亦提到:“余家世业诗,先叔箕而大著,浸寻今日,此道凌迟极矣。渊公侄少而能韵,光大先绪,其在兹乎?漫赋志喜兼寄勉云。” 诗人因感继守箕《居诸集》声名鹊起后,梅氏家道逐渐衰微,而其侄梅清可承先人遗韵使风华不坠,于此倍感欣慰,故作诗寄梅清,以鼓励之。其实,纵观梅氏发展,在此时正值梅氏鼎盛,未见颓势。诗人身为家族成员,一方面以“余家世业诗”为傲,另一方面又有着振兴家业的强烈使命感,因此而生的忧患意识便使得诗人焦灼与不安。诗人有此隐忧,归根究底,其实还是缘于对家族荣光的重视,这是家族敬祖情怀的另一种体现。

文峰梅氏成员不仅在诸多诗作中直接表达对家族的强烈自豪,而且还践行于日常生活中,如立宗祠、修族谱、设书院等。梅守德有《会庆堂歌》:

宛陵城南会庆堂,当年创建非寻常。尚书锐志存匡襄,殿庐一见奇君王。宰相殊指斥为狂,一麾出牧成参商。都官诗伯名擅场,宫中外彝咸称扬。平生知己逢欧阳,位非融显留余芳。前人流泽深且长,后裔世世共蒸尝。五百年来几兴亡,阇黎曾据为僧房。天台贤守莅吾邦,考镜先哲尊文章。克复故址增明昌,嵬然壮丽鲁灵光。宣城文献于斯彰,年华阅历多星霜。侵凌风雨仍郎当,摧颓栋宇心堪伤。空阶唧唧鸣蛩螀,兔葵燕麦弥青黄。捉笔一挥聊几行,长空万里云苍苍。

会庆堂是梅氏总宗祠,乃北宋梅尧臣为供奉其叔梅询、其父梅让画像所修建。守德于此诗中不仅怀念了先辈,而且流露出能身为梅氏家族成员的满足感,以及身为宣城人的浓浓自豪感。“前人流泽深且长,后裔世世共蒸尝”句更是表达了对梅氏文化能薪火相传的希冀。守德还编有《古今家诫》以望能子孝孙贤,梅氏子弟亦能勤学崇文,使家声不坠。除此之外,梅守恭亦有“明发几人怀不忝,传经韦氏属铉成” (《敬题家庙》);梅守心也言“从来家政称难理,赖有宗盟经始才” (《重建宗祠落成》)等。罗时进曾说:“文学家往往将这种传统用一定的文学形式记述下来,这就是歌咏先世高德盛业的‘述祖德’作品。” 为此,梅守箕四言长诗《祖德诗》云:

于赫显祖,建侯于周。既忠且栗,厥昌其猷。戎功乃宣,嘉命克求。永言多祜,承天之休。申锡无已,贻厥孙谋。……振振公孙,其丽不亿。思文有斐,光格遐裔。既庶既繁,爰咨贸迁。于处于田,于山之南。著龟既从,原隰既同。肇祚曰今,以继大宗。启佑后人,克乂作雍。明明显祖,亦驯其命。皦皦丹书,尚稽而正。凡我后人,惟毖惟慎。毋惰尔仪,窕言靡训。尔思匪翳,胡窒尔听。奕奕大宗,曷其谓而。肃肃肇祀,庶其殆而。如彼丰杞,亦亢其条。……水亦有澜,木亦有枝。吁嗟我人,胡不斯思。发言盈庭,莫执其疑。鼠思泣血,莫与之谁。嘉乐君子,不愆其则。如何我人,不咸其德。怆矣我心,寄恧我颜。我躬不阅,焉知其凡。蒸我祖灵,谊敦斯篇。

此诗通过叙述梅氏家族之由来、祖先之功德,传达敬宗思源、尊祖睦族之意,以达到为子弟树风启气,使成员团结崇德之目的。梅士学有诗《文峰书院落成口占示诸子》来敦训后人要勤勉于学,焚膏继晷。至清,梅曾亮也作有《文峰家塾留别族中诸子》一诗:

家塾依祠庙,诸村抱若环。四山皆我有,一水去人闲。物力应稍薄,宗风尚可还。无忘经始者,辛苦辟茅菅。

明代梅氏于柏枧山上建有文峰书院,该书院便是梅氏子弟家塾,用来教导族人后辈。梅曾亮乃文峰二十世孙,其曾祖梅瑴成晚年迁至南京明瓦廊,为金陵梅始祖,至此这一支便定居金陵。该诗前两句描绘出了文峰梅氏世代的读书、生活环境:家塾倚傍着祠堂,村庄环绕,山水相依,给人幽静安宁之感。而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归宗之愿,并不断勉励告诫自己需秉承家风,勿忘先祖恩泽。梅曾亮在《朱兰坡先生以家瞿山翁画松寿施愚山图属诗记之》中更是直言:“宣城宗老瞿山翁,天延筑阁听清风。……我今金陵思柏枧,飞桥流水盟终践” ,从而表达出对先辈的崇敬以及对故居的思念。曾亮另还作有《忆宣城故居》、《癸未六月十五日柏枧山飞桥避暑,追忆此作》、《六月十五日柏枧山飞桥纳凉作》等诗,或是表达对柏枧山生活的回忆与怀念,或是抒发故地重游的激动与惬意。而正是诗人有着浓烈的家族情怀,才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梅蕃祚又有《寄子綦、锡余二兄》:

……夜夜相思到敬亭,梦远家山不知处。敬亭东去是余家,千嶂芙蓉隔暮霞。已约春风归故里,与君同看旧时花。

此乃梅蕃祚寄给隆祚、嘉祚二兄之诗,用语直白质朴,字字思念。诗中不仅表达了离别时兄弟间的依依不舍情,还表达了诗人对故居、对族人的深切思念。

其实无论是迁出宣城、定居别处的成员还是漂泊在外的梅氏游子,不管寓居于何地,他们都会对家族有着极大的缱绻与依恋。这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家族共有意识,而以此生发出的诗歌作品便会自然流露出自豪与荣耀之感。总之,该类诗歌作品基本声调高昂,意气慷剀,有理性说明和感性抒怀的双重特征。文峰梅氏成员多通过这类诗作,表达对家族史、尤其是诗文传家之传统的由衷自豪,同时也向后辈传递一种敬述先德、用相敦勉的积极家族意识。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游戏网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古砖残瓦识前朝_宣城

原标题:古砖残瓦识前朝 陈 亮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陈列中,笔者不经意间看到这样一些古砖残瓦,如图一:唐代莲花纹瓦当标本,图二:印文字古瓦片,顿时大吃一惊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1-26
宣城“双桥”的重建者袁旭为何冤死狱中_济川

原标题:宣城“双桥”的重建者袁旭为何冤死狱中 宣城“双桥”的重建者袁旭为何冤死狱中 桂云峰 第514期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诗人李白的两句诗,将两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1-26
韩愈的宣城情结_窦牟

原标题:韩愈的宣城情结 韩愈的宣城情结 毕宝魁 微信版第445期 内容提要:韩愈在宣城生活四年左右时间,是他真正学业的开始。他在这里跟从窦牟学习经典和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1-21
“燕台七子”施闰章_宣城

原标题:“燕台七子”施闰章 江海岸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00期 \他是杰出诗人,以诗名称雄全诗坛数十年。 他是官宦典范,以清正有为、造福于民名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1-19
宣城民间信仰的南宋倾向——以梓华、张果和宋孝宗为中心(一)_绍兴

原标题:宣城民间信仰的南宋倾向 ——以梓华、张果和宋孝宗为中心(一) 丁希勤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67期 一、总述 宣城历史上有两位地方神,一是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1-18
水阳江上的“小南京”——商贸重镇水东(下)_宣城

原标题:水阳江上的“小南京”——商贸重镇水东(下) 作者:王璟莹 制作:童达清 第608期 编者按 作者硕士毕业论文《移民与重建——晚清民国时期的皖南水东镇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1-17
宣城谢朓楼历史沿革及规制考_高斋

原标题:宣城谢朓楼历史沿革及规制考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74期 谢朓楼位于是宣城市中心府山广场北侧,是一座享誉华夏的千古名楼,由于谢朓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1-15
梅清与清初宣城雅集(一)_瞿山

原标题:梅清与清初宣城雅集(一) 章建文 谈家胜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23期 摘 要: 雅集即古时文人名流之间的聚会唱和,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明末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19-11-14
千年风雨伴古寺——记天寿寺边古银杏_宣城

原标题:千年风雨伴古寺——记天寿寺边古银杏 陈兴福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479期 银杏,又名白果(树)、公孙树、鸭脚脖(子)、金果等,属银杏科银杏属落叶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1-13
把宛溪河沿岸打造成宣城历史文化长廊_响山

原标题:把宛溪河沿岸打造成宣城历史文化长廊 作者:王景福 制作:童达清 2012年4月24日,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部分会员就宛溪河改造治理二期工程规划进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19-11-12
元青花“宪司公用”款瓷器初探_宣城

原标题:元青花“宪司公用”款瓷器初探 元青花“宪司公用”款瓷器初探 李宵陆 微信版第383期 近年,宣城老城原电影院大唐建筑工地,出土一块珍贵的元青花“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1-11
试论《宣州卫选簿》的史料价值——以明代宣州卫职官为中心(下)_宣城

原标题:试论《宣州卫选簿》的史料价值——以明代宣州卫职官为中心(下) 试论《宣州卫选簿》的史料价值 ——以明代宣州卫职官为中心(下) 童达清 第537期 卫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1-10
宣城历代官刻述略(下)_宁国

原标题:宣城历代官刻述略(下) 童达清 第478期 唐朝发明雕版印刷以后,迅速在全国普及流行开来,宣城的刻书出版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刻书之早之多、质量之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19-11-08
宣城历代官刻述略(上)_宣州

原标题:宣城历代官刻述略(上) 宣城历代官刻述略(上) 童达清 第477期 唐朝发明雕版印刷以后,迅速在全国普及流行开来,宣城的刻书出版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刻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08
“巾帼学者”王贞仪与宣城_地球

原标题:“巾帼学者”王贞仪与宣城 张法先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41期 “丈夫之志才子胸,谁言女儿不英雄!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 宣城媳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19-11-07
明清宣城文峰梅氏家族诗歌浅探(下)_宛溪

原标题:明清宣城文峰梅氏家族诗歌浅探(下) 作者:鄢静 第602期 明清文峰梅氏乃诗礼簪缨之大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成员们或因个人学识修养不同或因创作理念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19-11-06
宣城小伙秀肌肉,倒三角无敌了

原标题:宣城小伙秀肌肉,倒三角无敌了 这是发现好身材的第 752 篇原创文章 投稿盆友长按上方二维码 本期主人公 汪维杰 微博@汪维杰07 173 cm 75公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19-11-04
宣城古城,那些消失的古建筑(二)_牌坊

原标题:宣城古城,那些消失的古建筑(二)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68期 宣城古城,肇始于战国,设郡于西汉,先后为丹阳郡、宣城郡、宣州、宁国府的治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1-04
韩愈及其家族与宣城之关系略考(下)_韩仲卿

原标题:韩愈及其家族与宣城之关系略考(下) 陆再奇 第534期 03 韩愈母亲与宣城 (一)韩愈生母,遍查史料及韩愈诗文均无记载。韩愈讳言其母,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02
韩愈及其家族与宣城之关系略考(上)_考试

原标题:韩愈及其家族与宣城之关系略考(上) 陆再奇 第533期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一位集文学、哲学、史学、教育于一身,且都取得了划时代成就的人,但是生前成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1-01
宣城:人文首盛开元寺_宣州

原标题:宣城:人文首盛开元寺 童达清 第598期 开元寺位于宣城市区内陵阳第三峰上,是已知宣城建造时间最早、名声最大的寺庙之一,历来是高僧大德参研佛法、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0-31
宣城桓氏家族考(下)_北伐

原标题:宣城桓氏家族考(下) 陆再奇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474期 四、宣城桓氏第四代人物考 宣城桓氏第四代有桓彝之子桓温、桓云、桓豁、桓秘、桓冲等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0-30
宣城桓氏家族考(上)_司马懿

原标题:宣城桓氏家族考(上) 宣城桓氏家族考(上) 陆再奇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473期 宣城桓氏,郡望谯郡龙亢(今怀远龙亢),自始迁祖、桓彝祖父桓楷曹魏正始十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0-29
过而不化:韩愈在宣城的文化遭遇(上)_梅尧臣

原标题:过而不化:韩愈在宣城的文化遭遇(上) 过而不化:韩愈在宣城的文化遭遇(上)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李菁 微信版第376期 摘要: 韩愈求仕前曾在宣城寓居数载,但据方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0-28
安徽宣城市委办:省内几个市也在争取皖江学院转设,竞争较大

在教育部明确要求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本科高校的背景下,“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转设办学”一事受到部分安徽网友的关注与期待,近期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向宣城市委书记询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0-27
宣城与南京的历史渊源(上)_丹阳

原标题:宣城与南京的历史渊源(上) 宣城与南京的历史渊源(上) 陆再奇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94期 宣城今为安徽省设区市(地方二级行政区政府驻地)。春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0-25
宣城县反右派运动始末(下)_工作

原标题:宣城县反右派运动始末(下) 宣城县反右派运动始末(下) 槿桴 第594期 反右扩大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就宣城来讲,当时很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党的信任程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0-24
“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四)——宣城画派形成的人文因素_文化

原标题:“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四)——宣城画派形成的人文因素 宣城画派形成的人文因素 王景福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63期 大凡一个画派的形成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0-23
命运多舛的宣城书法家顾蒙_生活

原标题:命运多舛的宣城书法家顾蒙 命运多舛的宣城书法家顾蒙 童达清 顾蒙,唐朝末年宣城人。他从小就抱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志向,于是勤奋苦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0-23
“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三)——宣城画派形成的经济因素_宁国府

原标题:“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三)——宣城画派形成的经济因素 “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 王景福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62期 二、宣城画派形成的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0-21
风云激荡的顺治十六年_宣城

原标题:风云激荡的顺治十六年 风云激荡的顺治十六年 童达清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09期 顺治二年(1645)六月,清兵南下兵围宣城,在原任工部郎中、邑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0-19
南京大学胡阿祥教授:宣城以外看宣城_中国

原标题:南京大学胡阿祥教授:宣城以外看宣城 宣城以外看宣城 胡阿祥 制作:童达清 我之于宣城,实地的了解其实极少,2011年初,只有过不到两天的首次踏访。 我之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0-18
解答朱东润先生关于梅尧臣家世的“未易解者”_宣城

原标题:解答朱东润先生关于梅尧臣家世的“未易解者” 解答朱东润先生关于梅尧臣家世的“未易解者” 夏建圩 微信版第419期 夏敬观(1875—1953)先生对诗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0-18
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上)

原标题: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上) 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 陈 亮 微信版第210期 微信版第210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0-01
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下)

原标题: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下) 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 陈 亮 微信版第211期 宋代脂粉盒标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0-01
工商银行宣城分行组织开展防恐防暴应急演练

原标题:工商银行宣城分行组织开展防恐防暴应急演练 在国庆来临之际,为切实抓好物业安全工作,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效提高防范突发暴力事件的应变能力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09-20
从弘仁与梅清的渊源交往看“新安派”与“宣城派”的风格异同(上)

原标题:从弘仁与梅清的渊源交往看“新安派”与“宣城派”的风格异同(上) 从弘仁与梅清的渊源交往看“新安派”与“宣城派”的风格异同(上) 汪立军 第56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09-07
研习民国宣城资料心得三则

原标题:研习民国宣城资料心得三则 研习民国宣城资料心得三则 石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47期 宣城自古为上州大郡,文献名邦,流传下来的名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09-07
《永乐大典》中的《宣城志》辑考(三)

原标题:《永乐大典》中的《宣城志》辑考(三) 《永乐大典》中的《宣城志》辑考(三) 童达清 (七)城池类 《永乐大典》卷三五二六:水门,在城东南五十步,玄妙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09-07
安徽多地调整市委副书记,涉及黄山、宣城、马鞍山、阜阳

宣城、马鞍山、黄山在8月19日同日调整了市委副书记,加上昨日调整的阜阳,这一波安徽厅级领导干部调整中出现市委副书记变动的地级市已涉及4地。 据人民网安徽频道消息:8月19日,黄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19-08-20
宣城33岁乡纪委书记救灾牺牲,被追授“安徽青年五四奖章”

李夏 8月10日下午,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境内普降暴雨,身为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的李夏在一线抢险过程中,突遇大塌方泥石流,不幸遇难,年仅33岁。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08-12
安徽宣城多地山洪5万余人受灾,1名乡镇干部救灾中失联

央视新闻8月11日消息,受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安徽宣城市大部地区迎来强降雨,截止10日21时,全市34个站点降雨量超过200mm,4个站点超过300mm,其中最大降雨宁国石门369mm。 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08-11
2019宣城宛陵湖凌宏兵个人演唱会盛大开启

  2019年8月6日晚上20:00整,宣城宛陵湖灯光秀凌宏兵个人专场演唱会在宣城市宛陵湖公园湖心岛举行。  在没有正式演出之前,首先现场预热了一下气氛,随着主持人的播报,中国详情>>

阅读: 10
日期: 2019-08-08
武林外传怎么宣城?

Game234问答中心有网友提出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武林外传怎么宣城?】,【武林外传怎么宣城?】具体问题如下:我们帮派区域威望都够了,想占领一个城,我是副帮主可以宣城么?怎么宣最好有图!小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04-17
《宣城风杜鹃花》是何人所作?请诠释诗句的意思。

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有关“小鸟”的诗句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18-09-15
精彩推荐
精品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