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古代没有指纹识别技术,为何还要犯人按手印画押?真的有用吗?_签字

时间:2021-02-22 11:22:07  来源:  作者:网络转载

原标题:古代没有指纹识别技术,为何还要犯人按手印画押?真的有用吗?

在鲁迅的《狂人日记》当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当阿q被当成叛党扭送到县衙前,被要求在他的罪状上签字,阿q却迷惘了,因为他根本就不认识字,对此公堂人员依然没有作罢,让阿q在签字的地方画了一个如同瓜子一样的圆。而这也就直接判处了阿q的死刑。

尽管这段情节看上去有些荒诞,却是古代不少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古代大部分人都不会读书写字,因此在过去的审讯当中,人们在公文、契约或者是供词上画一个“押”或者“十”字,来表达自己的认可,因此人们将其称之为画押。

而除此之外,正如电视剧当中所描述的那样,单纯的一个符号显然不能证明什么,签署者还得盖上自己的手印或者是指纹。

这多少有些让人好奇,截止到如今,指纹已经成为了刑侦案件当中的重要线索,如果获得了相关线索,根据录入的大数据搜查,就可以获得相关的资料,然而过去却没有指纹识别技术,为何犯人还需要画押呢?真的有用吗?其实古人的智慧,也让人佩服。

画押的规矩,最早来自于古人的习惯,具有较高地位阶层的人,都拥有属于自己专属名字的印章,而平民显然是不能拥有这些东西的,但是他们的画押,同样有着法律效益。而相比较于签名,画押显然更加方便,尤其是对于那些不识字的衙役而言,一个固定的“押”字更能够看出异同。

至于过去对于指纹的运用,可能也要出乎很多人的想象,早在五十年代,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的考古中,专家吃惊的发现了刻有手印的器物。

相比较于指纹,掌纹虽然更加费力,但是在分析上更加轻松简单,还能在手的初步大小上判定答案。

而1975年12月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穴盗》中,详细记录下了古代人签署契约时按手印的场景:“中及穴中外壤有膝、手迹、膝,手各处。”这可不单单是指纹和掌纹,甚至连膝盖的痕迹,都要加以确认。

根据西方刑侦学家罗伯特在《指纹鉴定》书籍中的介绍,“唐代的贾公彦是世界上提出用指纹识别人的第一个学者”,肯定了中国古代指纹学的发展,这样的技术,竟然还被政府所采纳,唐代以后的军队,有一本叫做《箕斗册》一样的小册子,上面密密麻麻收录了士兵的指纹,也是为了验证人们的身份,之所以叫做“箕斗”,正是和指纹上簸箕一样的形状相对应。

有意思的是,画押也带有一种威慑迷信的色彩在其中,无论东西方,在过去的人看来,一旦在条文上正式签名,这张文件也因此生效,受到了天地的见证,同时也代表着契约的正式生效,而相比较于画押时的指纹,人们似乎更加喜欢用整个手印来取代。

而在过去电视剧当中,县衙千方百计想要逼迫犯人签字画押,这张文书,也被视为了最重要的证据,一旦签字,就如同阿q那样,成为砧板上的鱼肉,因此也是一点都马虎不得。

本文及配图均为趣头条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游戏网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